郭淑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新《公司法》实施的监督指导激发新乡市企业生命力和活力及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收悉,经与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新《公司法》实施以来工作开展情况
(一)企业登记情况。
自2024年7月1日新公司法正式实施以来,我市共新设企业24896户,较同期增加2513户,增长率达11.23%,显示出我市企业登记注册并没有过多受到新政策注册资金限期认缴制的影响。2023年以来,全市共新设企业67091户,目前为存续状态的57895户,存活率达86.29%,我市企业健康发展的趋势没有变。新《公司法》对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作调整,主要是针对公司注册资本认缴制实践中出现的“认缴出资期限过长”“天价出资”“空壳公司”影响交易安全、损害债权人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等问题。
为稳妥推进政策落地,兼顾法律统一实施和存量公司实际,合理明确存量公司调整出资期限的时限要求,推动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平稳过渡。一是聚焦存量公司适用新《公司法》问题,完善过渡期相关制度安排,为存量公司调整出资期限预留较为充裕的时间。二是跟踪企业成长,定期编制全市经营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及时关注应对企业生命周期变化。三是持续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零成本的市场准入、退出服务。四是推出“企业开办+法律服务”,设置法律服务日,聘请律师为企业提供专业免费的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提升企业合规经营水平。
(二)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生命力和活力举措。
1、加强顶层设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加强政企互动,选派3123名业务骨干担任第三批“四上”企业和省市重点项目首席服务员,选聘182名社会各界代表为我市第二届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选取190家企业设立营商环境基层联络点,发现营商环境重点领域问题及时上报。开展“我要评议”活动。引导企业群众通过扫码评议和短信邀请对全市政务服务单位的工作作风、服务质效、依法行政、履职尽责等情况进行满意度评议。截至目前,全市共 597个单位被纳入“我要评议”范围,评议对象3822个。深入开展满意度监测。启动营商环境满意度监测工作,增加企业家座谈会频次和调查问卷发放范围,广泛收集经营主体密切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督促相关县(市、区)和职能部门限时整改。畅通投诉处理渠道。在12345热线设立营商环境专区,开通营商环境建言献策留言板和电话热线,进一步畅通诉求反映渠道。2024年通过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共受理案件39件,帮助经营主体解决欠款2000余万元。
2、用好政策,持续优化人社服务。一方面持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完善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创业服务“四位一体”的创业扶持体系,加大创业融资支持力度,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创业,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创业过程中融资难的问题,截至3月底,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7亿元,扶持247名创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吸纳符合规定的重点群体的企业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对开展见习业务的就业见习单位,给予就业见习补贴,将惠企政策落到实处。积极组织开展线上招聘、现场招聘等多形式招聘活动,截至3月底,累计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活动100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2.81万个,达成就业意向2.78万人,为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另一方面搭建精准化对接平台,发挥人才市场智慧招聘平台主渠道作用,举办行业性小型招聘会。通过现场直播+巡展直播、线上招聘大厅、微官网、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微信小程序"六位一体"的24小时线上线下互通互联的就业服务模式,坚持周周有招聘、月月有活动、时时有服务,积极搭建招聘平台,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便捷高效的对接桥梁。今年以来,举办行业专场招聘会15场,网络招聘会15场,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招聘岗位信息181篇,累计服务企业1942家次,发布就业岗位40111个。同时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进校园招聘服务活动,采取省市县联动、政校企联合,搭建面对面对接平台,实现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提高供需双方精准匹配度。春季以及举办全国城市联合招聘、工科类、经管类等校园招聘会7场,2163家用人单位参加现场招聘,拟招聘毕业生8.9万人,接收简历7.6万份,达成初步意向1.7万余人。
3、加强协同合作,建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加强信息采集与宣介,提升服务对接效率,建议设立信息采集云平台,实现对企业融资需求信息的高效收集与管理。积极组织各类政策宣介活动,深入企业、农村,向广大企业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宣传融资担保政策、产品及服务流程。降低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全力争取财政贴息政策支持。根据各个担保公司实际情况建议其主动降低担保费率,通过降费措施,有效控制了借款主体的平均综合融资成本,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融资门槛。强化风险防控,保障业务稳健发展,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相关部门应专门制定展期、无还本续贷等风险应对方案。对于资金临时周转不畅的企业,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方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因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的风险事件发生。
4、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业链水平。一是深入实施“三化改造”。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和模式创新,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现有产品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出台《关于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财政政策的意见》,对技术改造示范项目、智能制造项目、制造业创新中心以及绿色工厂示范项目等给予资金支持。2024年全市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29个,完成投资65.7亿元。二是打造先进制造业链群。主动融入全省产业链群培育工作大局,举全市之力打造8大产业集群17个重点产业链,重点做大做强化工与新材料等11个传统支柱产业链。建立1个产业链由1名市级领导担任链长、1个市直单位担任链长责任单位、成立1个工作专班的“四个1”工作推进机制,初步形成了“链长+责任单位+链主”的产业链群培育模式。通过化点为珠,串珠成链,聚链成群,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群。长垣门桥式起重机械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辉县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新乡县振动产业集群入选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5、充分发挥社会鉴证机构作用。支持社会鉴证机构发挥在企业财务审计、资本验证、风险评估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帮助企业降低合规成本和经营风险。
二、下一步落实代表建议的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立足职能,与相关单位积极配合,加强对新《公司法》实施的监督指导,不断激发新乡市企业生命力和活力及优化营商环境,精准帮扶,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开办和退出成本。提升合规水平,落实新《公司法》要求,指导企业落实注册资本、住所、经营范围等规定,确保资质合法。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将大型企业逾期未支付中小企业款项年报内容纳入双随机抽查,倒逼企业提升合规经营水平。
二是精准定位产业需求,创新产品服务。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特点和企业融资需求,是提供精准融资担保服务的关键。通过打造符合产业实际的产品体系,能够效满足不同产业、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需求。突出抓好小微企业融资贷款服务,免费提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服务,帮助市场主体降成本、渡难关、上水平。
三是继续发挥“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四方联动机制,积极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精准对接的桥梁,常态化组织开展系列校园招聘会,拓展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指导。计划于9-11月份组织我市有代表性的企业到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地知名高校开展人才对接洽谈,宣讲人才引进政策,引进一批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
四是发挥社会鉴证机构的作用,持续拓展“企业开办+N项服务”。在“企业开办+N项服务”的基础上,鼓励社会鉴证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的财务审计和资本验证服务,确保企业注册资本实缴的合规性和透明度,降低企业因财务不规范导致的经营风险。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共同组成“联合助企”指导与监督小组,为企业做好“一企一策”的指导服务工作,分批分期落实,确保从“认缴”转“实缴”的政策落地见效,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再次感谢您对企业发展的关心与指导以及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注,欢迎您继续给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